上个世纪,人类为了解决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问题,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这就是在那段时间占主导地位的“石油农业”,但这种行为也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摆脱这种人类行为与自然发展的困境,人们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美国等)、“生物农业”(西欧各国)、“精久农业”(美英及第三世界国家)、狭义“生态农业”(欧美及亚洲国家)等“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除了以上这些名称外,有机农业还有低收入农业、动态农业、自然农法、再生农业等名称,虽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有机农业的叫法不同,但是所指的事物却大同小异,只是各国对有机农业的标准有一定差异。在我国,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叫法应用比较广泛。
德国人Dr. Rudolf Steiner在1924年首先提倡农作物有机栽培法,但是当时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追求农业的工业化与商品化,所以有机栽培无法受到重视。直到20世界7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各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何维护环境品质与生活水准及确保后代永续生存空间,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同时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也促成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有机农业的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罗德尔提出的。1945年,他出版了《堆肥农业与园艺》一书。他从土壤生物学的肥力概念出发,论证了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害处和有机肥在培养地力上的优越性能。而“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Albrecthe W.于1970年提出。
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 M.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